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施工期主要是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施工量不大,其环境影响很小。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和落砂清砂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熔炼烟气:项目铸件生产需将原料在中频电炉中熔化,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熔炼废气,其主要成分为烟尘颗粒物。
项目烟尘产生系数根据企业采用的原料以铬铁、废钢为主,参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9分册中“3591 钢铁铸件制造业产排污系数表”的排污系数,环评取中频炉熔化烟尘产生系数为0.6kg/t产品(≤15000t/a)。项目中频炉产能为10000t/a,项目1号车间(M1)和2(M2)号车间分别产能为5000t/a。熔化过程烟尘的产生量分别为3t/a。根据《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8959-2007)中“用于黑色金属熔化的感应电炉应设置通风系统”,环评要求在中频电炉上方设有集气罩,并配套风量为20000 m3/h的耐高温布袋除尘器,收集效率为90%,处理效率为99%。处理后的废气经15m高的排气筒(2#)排放。未收集的烟气以无组织形式在于车间排放。
表2.9-2 熔炼有组织废气的产排情况
废气来源
|
排气筒编号
|
产生车间编号
|
主要
污染物
|
产生情况
|
排放情况
|
排放参数
|
浓度
|
速率
|
产生量
|
浓度
|
速率
|
排放量
|
mg/m3
|
kg/h
|
t/a
|
mg/m3
|
kg/h
|
t/a
|
熔炼
|
2#
|
M1
|
颗粒物
|
35.71
|
0.71
|
3
|
0.32
|
0.0064
|
0.027
|
H:15m,D:0.7m,风量:20000m3/h
|
M2
|
35.71
|
0.71
|
3
|
0.32
|
0.0064
|
0.027
|
表2.9-3 熔炼无组织废气的产排情况
废气来源
|
面源编号
|
主要污染物
|
产生、排放速率(kg/h)
|
产生、排放量(t/a)
|
熔炼
|
M1
|
颗粒物
|
0.071
|
0.3
|
M2
|
0.071
|
0.3
|
打磨废气:项目配设履带式抛丸机一台和吊钩式抛丸机一台,用来进行铸件的打磨抛丸。抛丸机工作时处于封闭状态。产生的粉尘经引风机输送至回收料仓,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因自重落入回收料仓,类比同类项目,本项目产生的粉尘量约占原料总用量的0.5%,经计算得粉尘产生量约为25t/a。由于大部分粉尘由于自重作用落入回收料仓,只有约20%的细小粉尘需要经过布袋除尘后排放,布袋除尘的除尘效率以99%计。处理后的废气经过15m高的排气筒(1#)。
经计算,有组织排气筒废气排放情况见表2.9-8。
表2.9-8 清砂落砂有组织废气的产排情况
废气来源
|
排气筒编号
|
主要
污染物
|
产生情况
|
排放情况
|
排放参数
|
浓度
|
速率
|
产生量
|
浓度
|
速率
|
排放量
|
mg/m3
|
kg/h
|
t/a
|
mg/m3
|
kg/h
|
t/a
|
打磨
|
1#
|
颗粒物
|
119.05
|
1.19
|
5
|
1.19
|
0.012
|
0.05
|
H:15m,D:0.7m,风量:10000m3/h
|
浇注废气:项目砂模用砂分为两种潮模砂和覆膜砂。潮模砂砂处理过程中使用的粘合剂为膨润土和水,所以在浇注过程中无有机废气产生,仅有少量的金属氧化颗粒物产生;覆膜砂砂处理过程中使用的粘合剂为造型树脂,则在浇筑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有机废气。根据《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铸件在浇注过程中粉尘产生为系数1.05kg/t-铸件,铸件产量为10000t/a,根据企业提供数据可知1号车间产量为2500t/a,2号车间产量为5000t/a,3号车间产量为2500t/a。则项目浇注工序粉尘产生量为10.5t/a,1号车间产尘量为2.625t/a,2号车间产尘量为5.25t/a,3号车间产生量为2.625t/a。2号车间造型用砂为覆膜砂,在钢水与覆膜砂接触时会产生少量有机废气,按造型树脂的1%计算,则产生的非甲烷总烃量为0.5t/a。项目在各浇注区上方分别安装一套集气罩,倾倒铁水时对烟尘的捕集率1号车间和3号车间为80%~90%(本项目取85%),2号车间集气罩捕集率为90%。1号车间和2号车间收集后的废气经管道输送至风机风量为20000 m3/h的耐高温布袋除尘器(与熔炼工序共用一套除尘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经15m高的排气筒(2#)排放。2号车间收集后的废气经管道输送风机风量为20000 m3/h的布袋除尘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经15m高排气筒(3#)排放。至未收集的颗粒物以无组织形式于车间排放。
未被集气罩收集部分作为无组织烟尘排放。因细小颗粒易被上方集气罩收集,参考重力除尘灰设计资料,无组织烟尘具有较大沉降空间,按照90%在车间内沉降计算,排放量0.1444t/a。未被收集的非甲烷总烃产生量为0.005t/a,排放速率为0.0012kg/h。
经计算,有组织排气筒、无组织废气排放情况见表2.9-6、2.9-7。
表2.9-6 浇注有组织废气的产排情况
废气来源
|
产生车间编号
|
排气筒编号
|
主要
污染物
|
产生情况
|
排放情况
|
排放参数
|
浓度
|
速率
|
产生量
|
浓度
|
速率
|
排放量
|
mg/m3
|
kg/h
|
t/a
|
mg/m3
|
kg/h
|
t/a
|
浇注
|
M1
|
2#
|
颗粒物
|
31.25
|
0.625
|
2.625
|
0.27
|
0.005
|
0.022
|
H:15m,D:0.7m,风量:20000m3/h
|
M3
|
3#
|
31.25
|
0.625
|
2.625
|
0.28
|
0.006
|
0.024
|
M2
|
2#
|
62.5
|
1.25
|
5.25
|
0.53
|
0.011
|
0.045
|
非甲烷总烃
|
5.95
|
0.119
|
0.5
|
0.53
|
0.011
|
0.045
|
表2.9-7 浇注无组织废气的产排情况
废气来源
|
产生车间编号
|
主要污染物
|
产生、排放量(t/a)
|
产生、排放速率(kg/h)
|
浇注
|
M1
|
颗粒物
|
0.039
|
0.009
|
M3
|
0.026
|
0.006
|
M2
|
0.079
|
0.019
|
非甲烷总烃
|
0.075
|
0.018
|
淬火废气:项目将对打磨之后的铸件进行淬火处理,以提高铸件性能。项目使用的淬火液为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以55%和45%配比进行熔融的盐溶液。在淬火过程中因熔融状态下的盐溶液与高温的铸件表面接触后会产生少量的无机盐烟雾。类比同类项目和项目方提供资料,淬火池容量为2吨,淬火液每月补充2%。则淬火液的补充量为1.44t/a。在淬火池上方设有集气罩,捕集率取80%,收集后的废气经过管道输送至风机风量为20000 m3/h的布袋除尘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经15m高的排气筒(2#)排放。
经计算,有组织排气筒、无组织废气排放情况见表2.9-8、2.9-9。
表2.9-8 淬火有组织废气的产排情况
废气来源
|
排气筒
|
主要
污染物
|
产生情况
|
排放情况
|
排放参数
|
浓度
|
速率
|
产生量
|
浓度
|
速率
|
排放量
|
mg/m3
|
kg/h
|
t/a
|
mg/m3
|
kg/h
|
t/a
|
淬火
|
2#
|
颗粒物
|
17.14
|
0.34
|
1.44
|
0.137
|
0.0027
|
0.012
|
H:15m,D:0.7m,风量:20000m3/h
|
表2.9-9 淬火无组织废气的产排情况
废气来源
|
主要污染物
|
产生、排放量(t/a)
|
产生、排放速率(kg/h)
|
淬火
|
颗粒物
|
0.288
|
0.069
|
项目废气污染源汇总表见
表2.9-19 各类大气污染源汇总
污染源编号
|
产污工序
|
污染物名称
|
产生量(t/a)
|
排放量(t/a)
|
排放浓度(mg/m3)
|
排放速率(kg/h)
|
末端治理技术
|
净化效率
|
|
有组
织排放
|
1#
|
打磨
|
颗粒物
|
5
|
0.05
|
1.19
|
0.012
|
布袋除尘器
|
99%
|
|
2#
|
熔炼
|
颗粒物
|
15.315
|
0.133
|
1.58
|
0.032
|
耐高温布袋除尘器+光氧催化
|
颗粒物99%
非甲烷总烃、硫化氢90%
|
|
淬火
|
0.5
|
0.045
|
0.53
|
0.011
|
|
浇注
|
|
非甲烷总烃
|
|
3#
|
浇注
|
颗粒物
|
0.4761
|
0.0376
|
0.7796
|
0.0155
|
布袋除尘器
|
99%
|
|
无组织排放
|
M1
|
|
颗粒物
|
0.627
|
0.627
|
----
|
0.149
|
|
----
|
|
M2
|
|
颗粒物
|
0.379
|
0.379
|
----
|
0.090
|
|
非甲烷总烃
|
0.075
|
0.075
|
0.018
|
|
M3
|
|
颗粒物
|
0.026
|
0.026
|
----
|
0.006
|
|
由上表可知,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各排气筒有组织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3)表2重点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颗粒物:10mg/m3),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表2中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浓度限值(120mg/m3)。厂区内各排气筒高度为15m。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表2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1.0mg/m3。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产生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和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该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在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后,均可做到达标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大气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规定,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无组织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项目无组织形式排放的颗粒物排放源为三个生产车间,1号车间颗粒物排放量为0.627t/a,2号车间颗粒物排放量为0.379t/a,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0.075t/a,3号车间颗粒物排放量为0.026t/a。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显示,无超标点,因此,项目的污染物在厂界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可不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气载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居民区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超过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则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项目无组织形式排放的颗粒物排放源为三个生产车间,1号车间颗粒物排放量为0.627t/a,2号车间颗粒物排放量为0.379t/a,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0.075t/a,3号车间颗粒物排放量为0.026t/a。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规定,当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卫生防护距离不足50m按50m计,但当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气体的Qc/Cm值计算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级别时,该类工业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级别应该提高一级。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见图3。
图3 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
根据调查,距离项目声场厂界最近的敏感目标的项目东南方向约290m处的普天宜居小区,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无现状常住居民区。因此,本项目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1、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业期用水主要是冷却循环补充水和砂造型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1)项目冷却水循环使用,循环水量为40m3/a,由于存在蒸发损耗,需补充水量为每月8吨,则此部分用水量为96m3/a,循环冷却水不外排。(2)根据项目提供资料,潮模砂每生产一吨铸件使用3吨潮模砂,覆膜砂每生产一吨铸件使用1吨覆膜砂。则项目年使用潮模砂15000吨,覆膜砂5000吨。砂造型用水用量约为0.05t/t。项目总用砂量为20000t,则此部分用水量为1000t/a。(3)项目员工20人,不提供食宿,综合考虑《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工程师培训教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3)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用水标准按非住宿人员50L/人·d计,则生活用水量为1m3/d(300m3/a)。故项目总用水量为337t/a。
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是职工生活污水。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8t/d(240t/a),其中COD约为450mg/L,NH3-N约为30mg/L。生活污水经过厂区化粪池处理后,直接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青岛中科成污水处理厂。青岛中科成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CODCr,BOD5,SS,NH3-N,TP,TN分别为900mg/L、350 mg/L、550 mg/L、45 mg/L、4mg/L、70 mg/L,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表1的A标准(CODCr≤50mg/L、BOD5≤10mg/L、SS≤10mg/L、氨氮≤5mg/L,)。
本项目废水排放指标符合胶南中科成污水净化有限公司进水要求,对胶南中科成污水净化有限公司的运行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且污水处理厂有能力接纳项目废水。从废水排放量和排放水质分析,项目污水排入胶南中科成污水净化有限公司是可行的,对地表水影响较小。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不取用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影响较小。项目区域无地下水源地保护区,故不会对其产生影响。项目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氨氮等。项目废水产生量较少且水质简单,因此,项目废水不会污染周边地下水环境。
三、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主要噪声源为中频电炉、热处理炉、抛丸机、混砂机、除尘系统引风机及冷却系统水泵等,经类比,噪声源强在70-85dB(A)。设备均放置在车间内,尽量远离厂界,车间安装隔声门窗,设备安装时加防振垫,临界墙不设门窗。经车间围墙隔音、距离衰减后厂界外1m处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的2类标准,即60dB(A)(昼)/50dB(A)(夜)。因此,项目运营期间对声环境影响较小。
四、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1)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t/a,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2)熔化过程中生成的浮在液态铁水表面的熔体,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及同类企业实际生产经验,年产生量为3t/a,存放于中频电炉旁,外运做填坑、铺路材料综合利用。
(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及同类企业实际生产经验,项目生产过程中由于砂的循环使用导致砂砾变细无法循环使用。潮模砂回用率为95%,覆膜砂回用率为99%。则此部分砂年产量约为800t/a。厂区设置暂时收集箱,外运做填坑、铺路材料综合利用。
(4)在生产过程中,浇冒口不合格铸件产生量为80t/a,收集后堆存于原料区,厂内回收利用。
(5)项目配设除尘器5台。除尘器收集粉尘量为19.54t/a。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项目运营过程中无危废产生。因此,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五、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的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项目主要风险为发生活在事故以及火灾伴生烟气扩散影响环境和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失效或者故障。
除了自然灾害引起的特突发性事故外,绝大多数的污染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污染事故并非完全不可避免的。(1)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在预防事故的活动中通力合作。(2)企业最高管理者是负责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在组织安全生产中起到表率作用(3)必须要有一个贯彻安全方面的组织机构和具体措施(4)必须尽可能采取所能得到的最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方法。
本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认真落实本次环评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在采取以上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制定应急预案之后,环境风险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六、项目“三同时”验收表
项目“三同时”验收情况见表9。
表9 “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验收项目
|
监测因子
|
验收标准
|
防治措施
|
验收位点
|
废
气
|
有组织
|
颗粒物、
非甲烷总烃
|
《山东省区域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3)表2中重点控制区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
|
布袋除尘器+光氧催化设备
|
1#、2#、3#排气筒
|
无组织
|
颗粒物、
非甲烷总烃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
|
/
|
场界四周
|
噪
声
|
机械设备运行噪声
|
厂界噪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
设备原理厂界,安装隔声门窗,设备安装防振垫,临界墙不设门窗
|
厂界四周1m处
|
固废
|
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
|
/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规定
|
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
|
浇冒口和不合格铸件
|
/
|
回用于生产
|
/
|
电炉炉渣
|
/
|
外售填坑铺路
|
/
|
废砂
|
/
|
/
|
|